?安徽省級新產品鑒定申報條件
?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報條件
.
為落實《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 展實施意見》(發改產業〔2019〕1762號)、《關于加快推 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(發改產業〔2021〕372 號),發揮試點單位示范帶動效應,推動我省先進制造業和 現代服務業(以下簡稱“兩業”)相融相長、耦合共生,有 力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,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決定開展兩業融 合發展試點。根據《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“十四五” 首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》要 求,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總體要求
用2年的時間,聚焦制約兩業融合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,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,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 式,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地區融合發展新路徑,發揮 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作用,因地制宜、探索創新、先行先試, 為全省兩業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 經驗,爭取到2023年底,試點企業創新引領能力、品牌影 響力、企業效益明顯提高,深度融合型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平 臺加快涌現;試點區域推進兩業融合發展的工作體系和工作 機制進一步健全,兩業融合的市場準入、要素配置、市場監 管、統計等改革取得重大進展。
二、主要任務
根據推動兩業融合和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有 關意見精神,結合我省實際,重點在以下方面進行試點:
1. 探索完善推進兩業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。強化用地保 障,創新適應兩業融合發展的靈活用地政策。加大金融支持, 鼓勵向兩業融合企業和項目提供適應其生產和建設周期特 點的金融產品服務。加強人力資源保障,改革完善適應復合 型人才的管理評價制度。開展融合發展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研究。
2. 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。重點圍繞推進智能工廠 建設、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、推廣柔性化定制、發展共 享生產平臺、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水平、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、 優化供應鏈管理、拓展服務衍生制造、發展工業文化旅游等, 加快業態模式創新,釋放融合發展潛力,實現制造業、服務 業轉型升級。
3. 探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。鼓勵兩業雙 向深度融合,推動形成重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。原材 料、消費品、裝備、汽車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節能環保等制 造行業,根據行業特點和發展需求,推進服務環節補短板、 拓空間、提品質、增效益?;ヂ摼W、物流、研發設計、金融 等現代服務業,依托技術和專業化優勢,衍生和服務制造業, 推進制造業服務化。
4.發揮多元化融合主體作用。重點圍繞產業鏈龍頭企 業、行業骨干企業、專精特新企業、平臺型企業等各類融合 主體,發揮優勢,加強創新,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資源要素、 市場的有效整合,帶動產業鏈上企業、行業內企業、平臺參 與企業共同提升,形成融合發展生態圈。
三、 試點單位及條件
試點單位。包括試點區域和試點企業兩大類。試點區域 包括城市轄區(縣級行政單位)和園區(納入《中國開發區 審核公告目錄》的開發區),試點企業包括龍頭企業、行業 骨干企業、專精特新企業、平臺型企業,可以是制造業企業 也可以是服務業企業。
申報條件。擬申請試點的區域應符合:先進制造業主導 產業突出,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明顯,制造業增加值占比 達30%以上,園區年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,兩業融合發展基 礎好,具有典型示范效應。擬申請試點的企業應符合:年營 業收入5億元以上(服務業企業營收不少于2億元),或在 細分行業市場占有率全國前10名的企業等;企業研發設計、 檢驗檢測、營銷、營運維護、培育、售后等服務中間投入占 比在20%以上。
四、 組織實施
1 .試點方案編制。試點實施期為2年。試點單位根據本 通知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,結合實際明確自身試點任 務,編制試點方案,并經縣區發改部門審核確認。試點單位 選擇的試點任務應具有全國或區域、行業領先的相關做法, 并具有典型性、代表性及影響力大等優勢和特點。試點方案 要定位合理、目標明確、任務具體、措施有力,是可落地、 可實施、可檢查的行動方案。試點方案要簡潔明了,主要內 容包括:試點單位概況,融合發展基礎和條件;試點總體考 慮,試點目標;試點重點任務,擬進行的改革探索,責任單 位,時間進度等;試點保障措施等。
2.報送試點申請。各縣區要因地制宜依托具有地方特色 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、重點領域開展先行先 試,在申報遴選中兼顧區域產業布局及特色。各縣區發改部 門于4月27日前將申報材料(包括請示文件、試點方案) 一式三份報送市發改委貿服處。
合肥市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申報免費咨詢:0551-65300128
附件:《XXX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試點方案》編制提綱
試點方案要簡潔明了,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:
—、申請試點單位概況
(一) 申請試點單位基本情況。試點市轄區(縣、市) 概述行政區劃、歷史沿革、地理位置、自然資源條件、社會 總體狀況等。試點園區概述成立時間、所在位置、管理機構、 相應級別、范圍規模、企業構成等。試點企業概述所在地點、 企業性質、成立時間、發展歷程、涉及領域、所處行業地位 等。
(二) 2019-2020年主要經濟運行狀況。試點市轄區(縣、 市)說明經濟運行情況,包括GDP、公共財政收支、固定資 產投資完成情況等。試點園區說明園區經營發展情況,包括 園區營收、上繳利稅、招商引資情況等。試點企業說明企業 生產經營情況,包括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、上繳稅收、資產 負債情況等。
(三) 2019-2020年產業發展狀況。試點市轄區(縣、 市)說明三次產業增加值及占比、主導產業構成、制造業和 生產性服務業基本情況等。試點園區說明主導產業構成、產 值及利稅,重點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,生產性服務業和 公共服務平臺投入和產出情況。
二、 試點工作基礎和條件
對于試點市轄區(縣、市)和園區,闡述已有的經濟基 礎、政策措施和區位優勢等,以及依托現有產業結構、業態 分布等,在兩業融合方面已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。對于 試點企業,結合自身條件和行業領域特點,闡述企業在行業 影響力、科技研發能力、產品市場占有率、專利和高新技術 成果轉化能力、平臺建設、人才保證等方面可為兩業融合發 展提供的基礎保障和優勢條件,已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 效。
三、 試點工作意義
促進自身轉型升級和破解發展瓶頸問題,探索兩業融合 發展業態、模式和路徑,引領帶動行業和區域發展,推動供 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。
四、 試點工作目標
(一) 總目標。圍繞落實指導意見目標要求,闡述 兩業融合試點的總體考慮,提出通過試點工作擬達到的總目 標,包括預期達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標,在促進兩業融合 發展方面可能取得的創新突破等。
(二) 具體目標。在總體目標下,逐項列出通過2年試 點擬達到的具體目標。目標盡可能量化、可考核;確實無法 量化的,應明確提出通過先行先試,擬實現的具體創新點, 包括新業態、新模式等,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等。
五、 試點工作任務
對照兩業融合實施意見中提出的重點領域及任務 要求,明確說明擬實施的主要任務。主要任務需體現三個方 面內容:
(一) 開展試點的主要領域、任務內容和主要舉措。圍 繞明確的原材料、消費品、裝備、汽車、互聯網、物流、研 發設計、金融、專業市場等領域,闡明試點任務和舉措。
(二) 試點項目或平臺建設計劃。作為落實主要任務的 具體體現,提出相關項目或平臺建設計劃,對主要建設內容、 初步方案、對兩業融合發展的促進作用等加以說明,并明確 建設主體,估算建設投資。
(三) 試點工作進度計劃。根據主要任務,制定相應的 工作進度計劃,明確責任單位。
六、 試點保障措施
組織保障,明確組織領導試點工作推進的責任單位或機 構,以及人員安排等;政策保障,為促進試點工作擬出臺的 政策措施等;資源要素保障,包括土地、資金、人才保障等。
七、 試點單位填報統計表
填報統計表分為市轄區(縣、市)、園區和企業三類。 以市轄區(縣、市)為主體申報的填報附表1,以園區為主 體申報的填報附表2,以企業為主體申報的填報附表3。
指標類別 |
指標名稱 |
2019年指標值 |
2020年指標值 |
備注 |
||
基本情況 |
區域面積(平方公里) |
|
|
|
||
常住人口(萬人) |
|
|
|
|||
GDP (億元) |
|
|
|
|||
公共財政預算收入(億元) |
|
|
|
|||
公共財政預算支岀(億元) |
|
|
|
|||
產業發展 及兩業融 合情況 |
三次產業占比(%) |
|
|
|
||
區域主導產業1 |
增加值(億元) |
|
|
提供前三位主導產 業相關數據,具體 內容可在方案中體 現。包括主導產業 的行業類別、集聚 |
||
較上年增速(%) |
|
|
||||
區域主導產業2 |
增加值(億元) |
|
|
|||
較上年增速(%) |
|
|
||||
區域主導產業3 |
增加值(億元) |
|
|
|||
較上年增速(%) |
|
|
程度及影響力 |
|||
主導產業涉及的 龍頭、行業骨干 、專精特新、平 臺型企業 |
數量(家) |
|
|
提供反映影響力和 國內排名等方面的 佐證材料,重點企 業可在方案中說明 |
||
代表性企業 |
|
|
||||
制造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(%) |
|
|
|
|||
制造業增加值率(%) |
|
|
當年價的制造業增 加值與總產值的比 值 |
|||
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(%) |
|
|
|
|||
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I: |
匕重(%) |
|
|
|
||
服務業中間投入及占企業總 投入比重 |
投入(億元) |
|
|
針對轄區內規上制 造業企業進行統計 匯總 |
||
比重(%) |
|
|
||||
服務收入及占企業營業總收 入比重 |
收入(億元) |
|
|
針對轄區內規上制 造業企業進行統計 |
||
比重(%) |
|
|
||||
人才支撐 |
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區域內從業人數比例(%) |
|
|
|
||
科研人員占區域從業人數比例(%) |
|
|
|
|||
科技創新 |
R&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(%) |
|
|
|
||
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(件) |
|
|
|
|||
省級以上研發平臺數量(個)2 |
|
|
|
|||
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企業數量(家) |
|
|
|
|||
信息化投入(億元) |
|
|
|
注:1.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包括級平臺和省級平臺,其中級科研平臺包括實驗室、重點實驗室、工 程實驗室、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、博士后工作站(增加了博士后工作站);省級科研平臺主要包括經省政府或省 直部門批準設立的省級實驗室和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等。2.除特殊標明外,其他可提供證明材料的盡量提供,市轄區 (縣、市)對填報相關內容真實性負責。
指標類別 |
指標名禰 |
2019年指標值 |
2020年指標值 |
備注 |
|
基本情況 |
園區面積(平方公里) |
|
|
填報實際建成面積 |
|
園區企業數量(家) |
|
|
|
||
園區從業人員總數(人) |
|
|
|
||
園區營業收入(億元) |
|
|
|
||
園區納稅總額(彳乙兀) |
|
|
|
||
產業發展及 兩業融合情 況 |
園區主導產業1 |
營業收入合計(億元) |
|
|
提供前三位主導產 業相關數據,具體 內容可在方案中體 現,包括主導產業 的行業類別、集聚 程度及影響力 |
較上年增速(%) |
|
|
|||
園區主導產業2 |
營業收入合計(億元) |
|
|
||
較上年增速(%) |
|
|
|||
園區主導產業3 |
營業收入合計(億元) |
|
|
||
較上年增速(%) |
|
|
|||
主導產業涉及的龍頭 、行業骨干、專精特 新、平臺型企業 |
數量(家) |
|
|
提供反映影響力和 國內排名等方面的 佐證材料,重點企 業可在方案中介紹 說明 |
|
代表性企業 |
|
|
|||
主導產業中的制造業 企業 |
數量(家) |
|
|
|
|
營業收入合計(億元) |
|
|
|
||
業績和綜合實力排名前3位 企業基本情況 |
|
|
具體內容可在方案 中體現 |
||
園區公共服務類(公 共檢驗檢測、金融服 務、第三方物流等) 平臺、生產性服務機 構和企業 |
數量(個) |
|
|
|
|
營業收入合計(億元) |
|
|
|
||
代表性平臺或企業 |
|
|
具體內容可在方案 中體現 |
||
服務業中間投入及占 企業總投入比重 |
投入(億元) |
|
|
針對園區內制造業 企業進行統計 |
|
比重(%) |
|
|
|||
服務收入及占企業營 業總收入比重 |
收入(億元) |
|
|
針對園區內制造業 企業進行統計 |
|
比重(%) |
|
|
|||
人才支撐 |
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園區從業人數比例(%) |
|
|
|
|
研發人員占園區從業人數比例(%) |
|
|
|
||
科技創新 |
R&D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 |
|
|
|
|
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(件/萬人) |
|
|
|
||
省級以上科研平臺數量(個)2 |
|
|
|
||
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企業數量(家) |
|
|
|
||
園區信息化投入占園區營業收入比重(%) |
|
|
|
注:1.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包括級平臺和省級平臺,其中級科研平臺包括實驗室、重點實驗室、工程 實驗室、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、博士后工作站(増加了博士后工作站);省級科研平臺主要包括經省政府或省直部 門批準設立的省級實驗室和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等。2.除特殊標明外,其他可提供證明材料的盡量提供,市轄區(縣、 市)對填報相關內容真實性負責。
指標類別 |
指標名稱 |
2019年指標值 |
2020年指標值 |
備注 |
|
基本情況 |
所屬行業 |
|
|
|
|
注冊資本(億元) |
|
|
|
||
占地面積(萬平方米) |
|
|
|
||
員工總人數(人) |
|
|
|
||
資產總額(億元) |
|
|
|
||
經營情況 |
營業收入(億元) |
|
|
|
|
營業收入增長率(%) |
|
|
|
||
利潤(億元) |
|
|
|
||
納稅額(億元) |
|
|
|
||
人均營收額(百萬元) |
|
|
|
||
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國內排名 |
|
|
提供佐證材料 |
||
品牌國內排名 |
|
|
|||
兩業融合發 展情況 |
服務業中間投入及占全 部投入比重 |
投入(萬元) |
|
|
服務業中間投入方向及內容 簡述;提供佐證材料 |
占比(%) |
|
|
|||
向制造業提供服務收入 及占營業收入比虜 |
收入(萬元) |
|
|
服務方向及內容簡述;提供 佐證材料 |
|
占比(%) |
|
|
|||
人才支撐 |
具有木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員工總人數 比例(%) |
|
|
|
|
企業研發工作人員占員工總人數比例 (%) |
|
|
|
||
科技創新 |
R&D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(%) |
|
|
|
|
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情況(件/萬人) |
|
|
提供佐證材料 |
||
省級以上研發或公共服務平臺數量 (個) |
|
|
提供佐證材料 |
||
認定為省級以上高新技木企業、科技型 企業或其他類似稱號數量(個) |
|
|
提供佐證材料 |
||
企業信息化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(%) |
|
|
|
注:除特殊標明外,其他可提供證明材料的盡量提供,市轄區(縣、市)對填報相關內容真實性負責。